2022-06-02

點閱人次 : 24

ceo該參加哪些會議和專案?大亞董座的時間分配哲學

2022/06/02
簡鈺璇採訪‧撰文

        攝影師拍照的同時,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抓緊時間簽核公文。談起時間管理,本以為會聊零碎時間、多工的方法,但沈尚弘卻說,「時間應用要有效率,並不是把事情做快,而是我要確定把事情做對,再來才是談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好。」

       他舉例,經營企業如同跟著員工一起划船,領導者一定要確定大家朝著同個方向划,不然有人往東划、有人朝西划,就算划得很快、握槳姿勢再標準,船也是無法前進。因此,經營者一定要把時間用在確立企業發展方向、對齊員工目標上,才能讓所有人投注的心力,都能帶來有效的產出。

反過來說,如果方向對了,至於要如何划船,反手握還是右手划,就未必那麼重要。

       大約在 2010 年左右,沈尚弘認為大亞集團應該更積極思考轉型方向。大亞成立於 1955 年,長期生產電線電纜,從傳輸發電廠至家戶的高壓電纜線,到電動機車、耳機線,但隨著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、重大公共建設齊全,電線電纜產業的發展機會就相對受限。
proimages/news/coverage/2022/2022060201.jpg

圖片來源:經理人月刊

得花一年開動腦會議,思索和對齊轉型方向

       為了尋找下一條成長曲線,沈尚弘自 2010 年起,每月一天與一級主管進行動腦會議。長達一年的時間中,有超過半年在凝聚大家共識,透過外部課程和顧問指導,讓員工認同轉型的價值,而且有能力思考企業未來的發展策略,而不是董事長一人說了算。

       沈尚弘邀請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、台大 emba 至公司開課,讓主管意識到企業轉型的重要,並強調成長動能來自第二、第三條曲線。課程的重點在於突破框架,從企業存在的本質去思考轉型方向,例如化妝品是化學事業,但化妝品存在目的是「讓人變美」,因此變美麗的生意都可以納入範疇。

       在還未接觸轉型課程前,大亞曾經嘗試以電線原料「銅」為基礎發展不同的應用,像是印刷電路板用的銅粉、銅球,或結合工藝設計製作金屬手機殼,但格局不夠大、帶動事業成長的機會有限。

        課後,大家再花半年摸索才想到「電線本質是傳輸能源」,可以從傳輸能源角度開發新的生意,像是朝向能源使用效率化,後來大亞就投資富田電機做電動車馬達系統;抑或是從能源傳輸上下游發展,上游是能源發電、下游則是能源儲備。

把時間投入在對的事情(確認方向),再用對的方式(找外部專家協助),企業轉型就會加速。

        2014 年成立大亞綠能公司跨入太陽能產業,2015 年確立集團願景為「能源串接的領導品牌」,陸續透過併購取得 70 處太陽能電廠。不到 10 年成效就出來了,2021 年大亞年營收為 274.5 億,不僅改寫歷史新高,其中 15.75% 的獲利來自太陽能事業。

proimages/news/coverage/2022/2022060202.jpg

圖片來源:經理人月刊

時間是有限的資源,「非我不可」的事才做

        回頭檢視自己的行程表,沈尚弘說:「我的時間安排不太有明確規畫,不會切割幾點到幾點做什麼、哪件事要做 15 分鐘,而是遵循一些原則。」

        首先,將時間區分工作和個人時間,每段時間是有限的,就要控制需求,排列優先順序。」

        在工時有限的情況下,如何判斷要不要參與專案或是主持會議?判斷準則為「這件事非我來做不可」同時「我來做會比別人好而且有 5∼10 倍效果」,也就是自己做會產生槓桿效果的事情才值得做,像是訂立公司轉型目標,ceo 就要全心投入,因為他做大家才會信服、願意跟從。

        另一種是創新專案。沈尚弘舉例,2020 年大亞 65 周年要做品牌重塑,需要拍形象廣告,過去公司完全沒做過這件事、大家也不認為這件事重要,所以他就當主導者,扛起可能失敗的風險。做了之後、外部回饋不錯,同仁才相信創新求變不是口號,而是有機會實現。

        「不要 burn out(燃燒殆盡)!」是沈尚弘給員工和高階主管的最後建議,他提醒,許多工作很燒腦,但靈感常常是不經意跑出來的。因此他每天花 2∼3 小時看書、吸收資訊,也運動 2 小時,更刻意留下獨處的時間、周末則開車至山上和海邊兜風放空。唯有工作與生活平衡,精神上是富足的,對工作的熱情才能持續。

原文出處:經理人月刊

网站地图